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具有提升公众审美、传播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功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窗口,一座美术馆可以怎样嵌入城乡社会发展的蓬勃脉动之中,敞开一扇扇共享艺术的窗口?近日,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王法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打卡”美术馆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新风尚。新春佳节将至,省美术馆将以哪些精品展览,让更多人奔赴一场文化之旅?
王法:江苏省美术馆即将在两年后迎来90周年大庆,它的前身是1936年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这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座国家级的美术馆,也是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的开端。江苏省美术馆拥有丰富典藏,以近现代美术作品为主,尤其以“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的作品为重中之重。对于一座美术馆而言,征集典藏是基础,活化利用是手段,服务公众是目标。近年来,我们一体推进展览展陈、公教文创、典藏研究等功能。今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也将在省美术馆举行,我们将为这件盛事精心准备。
新年伊始,我们推出了“砥砺初心·奋楫潮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之江苏篇”“手稿·文献·生活——绘画中的光晕故事”等四场重磅展览。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我们于2月起隆重推出“盛世春光——2024江苏省国画院新春献礼·贺岁大展”,为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无论是本地市民或者是外地游客,希望对于他们来说,长江路上的江苏省美术馆都是一处浸润心灵的好去处。
记者:走进美术馆,是一次充满艺术魅力和思想启示的旅行。当下,一座美术馆可以怎样和广大观众进行心灵的链接,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王法:关于美育,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艺术能养成人有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走进美术馆,满墙精湛的艺术作品,在不大的尺幅之间,也可以营造让观众心灵遨游世界。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一种审美的精神观照,促使人更加心灵深湛、精神高雅,收获心灵丰满、生命充盈的人生。可以说,我们希望带给观众一座“无边界美术馆”。
让更多熔古铸今、汇通中西的优秀作品走向观众,近年来我们依托馆藏资源,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当代,策划举办了众多有影响力、传播力的品牌展和学术展。我们希望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静静地与艺术作品对话,获得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美术馆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够以藏品和展览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活动的素材,另一方面能够以多方联动建立起有针对性、系统化、长效化的美育机制,将专业人才与资源转化为推动美育发展的力量。
记者:美不仅仅可以观赏,也可以是体验。如何进一步拉近广大观众与艺术的距离,让大家看得懂展、读得懂画,让美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
王法:美育贵在实践。我们一直提倡,艺术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如此就没有了“如何让艺术离大家更近一点”的问题,因为大众本身,就应该生活在艺术中。
如何把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内容,通过高质量的创新与服务,更好地供给大众?作为美术馆,应该提供更多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融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扩大美育辐射面,提升美育辐射精准度,为不同群体提供靶向美育滋养。
为此,近年来我们一直把“美学教育”和“美感教育”结合,在教育活动设计与研发上系列化、品牌化,持续在高品质服务上发力,在公共教育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比如,推进公教品牌化建设,近年来我们策划实施了“用艺术启迪心灵”“与美相约”“以美育人”“大家说画”“至雅及众”“与艺术零距离”六项原创性美育系列活动。这六项品牌活动也被省文旅厅列入我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
记者:许多人说美是要从小开始培育感知的。面向青少年群体,美术馆怎样让他们更好地“与美相约”?
王法:用美育为孩子点亮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更多孩子能够欣赏美、传递美、创造美,我们坚持打造了“与艺术零距离——青少年美育系列体验课”,依托江苏省美术馆自身专业创作团队艺术家的力量,我们针对不同的人群,定制出兼具多元性、实验性、趣味性、互动性的艺术体验。去年策划开展“与美相约——青少年审美感知体验课”活动60余场,覆盖受众群体17000人次以上。
大家欣喜地看到,许多孩子在艺术家的带领下进行艺术创作体验,打破了第一次拿起画笔的畏难情绪,享受与艺术、艺术家零距离互动的乐趣。让孩子们接受沉浸式审美体验,在领略传统绘画之风采的同时,也培育了他们内心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记者:处于城市里的美术馆,如何将艺术传播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乡村大地?
王法:在主题教育期间,我们开展了“江苏地区乡村青少年美育教育现状”系列调研活动,客观地看到,当前部分乡村地区还存在着艺术师资匮乏、条件薄弱的情况。
近年来,我们联合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 美育”公共教育项目“用艺术启迪心灵——乡村青少年美育计划”,为乡村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线上线下公益美育课程。该项目全年为乡村学校完成线上线下24场的公益美育课程,覆盖江苏、陕西、江西、西藏四地乡村青少年群体2000余人,赠送学校课程材料包1000余份。此外,我们还在暑期开展美育教师研修班2场,提升乡村教师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去年,历时一周时间,我们的团队成员历经近1000公里山路,走进陕西秦岭大山深处,给商洛市镇安县城关小学、丹凤县丹水小学等西部地区的孩子,送去人生第一堂版画课程,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记者:在新媒体时代,美术馆如何“至雅及众”,立足地域特色,让更多美的故事走进观众心中?
王法:做好美的传播,真正“至雅及众”,我觉得首先要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和本馆藏品特色,让它们从历史故纸、馆藏库房中走出来、亮出来。
数字化美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通过数字技术和多媒体资源,可以提供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创造力的美育体验。最近,我们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展览资源,开展符合文化定位、地域文明特征的系列讲座,我们邀请相关理论研究人员、新金陵画派传承者等带领公众用历史的眼光解读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经典作品,让公众对新金陵画派的孕育、发展、崛起与传承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一年间,“至雅及众——美育系列讲座”举办10场,报名火爆,参与度高,其中不仅有南京本地的“粉丝”,也有来自无锡、常州等周边地区的艺术爱好者。
此外,为了让更多人更轻松、同时也更有门道地看展,我们还打造了“大家说画——美育释展视频”,助力优秀文化传播,让大家与经典对话,令公众获取愉悦的审美体验并激发思考。
线上线下齐发力,我们将一以贯之地着力于“浸润”,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久久为功,让更多人在美术精品中感悟美与艺术,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记者 顾星欣